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I T 技能.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I T 技能. Show all posts

Friday, December 9, 2011

使用javascript代码来猜测你访问过的站点

声明:山寨的,来自visipisi

The javascript code on this page attempts to guess if you have recently visited a website by loading an image from the target website. If the loading completes fast (less than 10ms), it is highly likely that it was loaded from browser's local cache as the network latency and speed of most Internet connections cannot deliver sub 10ms speed. If it takes longer, it's not in the cache. To avoid polluting the cache, the loading is interrupted at the 10ms mark. This is important because any subsequent tests will yield the same results.

根据你load的这些站点的image的速度来判断是否从本地cache load的,假如很久,就不是从cache来的。

Although the idea is simple, two factors affect the speed and accuracy of the test: the speed at which the browser loads content from its cache, and the realtimeness of the OS and the browser event system to allow interrupting the request at a precise time.

只是把load的时间由10ms改为了50ms(考虑中国国情)

查看这里:http://www.econsh.com/test_what_u_visit.html

Friday, October 14, 2011

G12 HTC Desire S so on机器获取root权限

之前如的g12,港版原封,so on,一直没有获取root权限,虽然系统的应用删除不掉,但是还不至于影响我的使用,但是最近电子市场被GFW fuck这件事情让我对获取root权限更加重视起来。

咱不是玩手机的,所以只能Google之了,找的很辛苦,因为大多数都是so off的机器获取root的办法,还有些人说so on的机器便so off只能找奸商,我靠,奸商不也是自己破解,所以还是自己动手来搞。

声明这些都不是我原创,是从hiapk转载过来的。

首先是由so on变成so off http://bbs.hiapk.com/thread-1931799-1-1.html,step by step即可,最后可以check自己的机器成了so off

然后是so off获取root HTC G12台*湾最新ROM版本1.47.950.3以及ROOT最优方法,后者我只是选择了部分步骤。即小白级、低级人员操作方法中的2、3、4,因为我不想刷机,这几步step by step就ok了

Tuesday, August 23, 2011

如何通过不编程成为一个好的程序员

daily hack news看到推荐的一篇文章,原文是比较老的,2007年,How To Become a Better Programmer by Not Programming

摘录里面的几句话:

  • 对于Does accumulating experience through the years necessarily make programming easier?盖茨的回答如下:


    • I think after the first three or four years, it's pretty cast in concrete whether you're a good programmer or not.

    • 3-4年既可以看出来你是否是个好的程序员,编程经验的积累并不能让编程更加容易




  • The older I get, the more I believe that the only way to become a better programmer is by not programming. You have to come up for air, put down the compiler for a moment, and take stock of what you're really doing. Code is important, but it's a small part of the overall process.


    • 你需要离开电脑一会,仔细思量你做的东西,代码很重要,但只是整个过程的一小部分


  • To truly become a better programmer, you have to to cultivate passion for everything else that goes on around the programming.


    • 将热情倾注到编程相关的所有事情上去


  • You won't-- you cannot-- become a better programmer through sheer force of programming alone. You can only complement and enhance your existing programming skills by branching out. Learn about your users. Learn about the industry. Learn about your business.The more things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better your work will be.


    • 加入纯粹靠编程,你不可能成为一个更好的程序员

    • 了解你的用户,了解业界,了解你的生意,你感兴趣的事情越多,你的工作将会越美好


Wednesday, August 10, 2011

LINUX:使用 screen 创建并管理多个Shell窗口

大家平常在linux上开发(通常是开发机或者是测试机)的时候,有没有觉得需要开N多个窗口?a窗口看文件列表,b窗口做代码编辑,c窗口写makefile,d...。每次开始干活的时候都要依次打开这么多窗口,还得进入相应的目录,虽然自动登录和登录后的动作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依然让人不爽。尤其是有的登录处于安全无法完全自动化,而登录后的动作又会经常有所变化。
  使用 GNU Screen 就可以了。screen 可以在一个控制台(如XshellsecureCRT) 登录 shell 中创建和管理多个 shell 窗口。可以从一个 shell 窗口迅速切换到另一个窗口,最重要的是一天的工作完了之后,不必退出这n多shell窗口,而只是将它们detach,然后退出登录,下次登录的时候可以使用screen重新恢复上次连接的多个窗口。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虚拟的远程主机,假如有一批服务开启了,如果你退出再次登录,他们都还在运行。
  安装就不说了,配置会在后面说,先说下几个简单实用的命令吧,详细的命令man一下吧。

  • screen:第一次使用的时候,输入screen,即新建了一个session,然后默认有一个shell窗口,下面会有状态栏显示窗口的名称,通常是“0 bash”。

  • ctra a + A:假如你想重命名这个窗口,按ctra a,然后A,就可以重命名

  • ctrl a + c:新建窗口

  • screen -t name:新建名字为name的窗口

  • ctrl a + n or p:切换窗口,n next,p previous

  • ctrl a + ":列出所有的窗口,也可以在状态栏观察到

  • screen -S name:新建一个session 名字为name

  • ctra a + d:使得当前的session detached,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命令,这个命令使得你临时退出了该session,而下次可以进行重新连接

  • screen -ls:想进行重新连接的时候,你需要知道你的screen session是哪一个,然后使用screen -r id命令,ls列出了所有的screen session的id,当然假如你使用screen -S name创建的session的话,会有一个名字,更便于记忆

  • screen -r id/name:重新连接screen session id/name,即恢复访问你之前打开的诸多窗口

  • exit:退出当前的窗口

  • ctrl a + K:kill当前窗口


  •   这些命令目前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然后来说说配置,默认的screen的配置是无法在状态栏上显示所有的窗口的,只能显示当前窗口的状态,当然你可以用列表的方式,或者切换来访问其他的窗口。其实可以展示成类似标签的更好的方式,即可以使用状态栏在视觉上进一步区分各个窗口。启动您喜欢的文本编辑器,在主目录中创建包含以下代码的 .screenrc 文件:
    hardstatus on
    hardstatus alwayslastline
    hardstatus string "%{.bW}%-w%{.rW}%n %t%{-}%+w %=%{..G} %H %{..Y} %m/%d %C%a

    然后每个新窗口就会显示在状态栏,包含编号和名称,如“0 econsh”。
      刚刚开始使用screen,虽然只是菜鸟级别,但是确实是个申请神器,因此迫不及待和大家分享一下:)
    参考资料:
    对话 UNIX: 使用 Screen 创建并管理多个 shell
    linux 技巧:使用 screen 管理你的远程会话
    linux下的screen工具配置(针对 string escape)

    Monday, May 16, 2011

    RSS结合FeedBurner

    Feedburner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帮你烧制RSS Feed、提供永久地址,让你无论换多少次blog都不用为feed地址变了而烦心,本人自然也需要这样的feed地址。Feedburner还包含了其他如统计、SNS、邮件订阅等功能,可以自行参考配置。

      如果在使用Feedburner的同时依然像保留RSS地址,最好的方式是在blog的某个明显位置(如右上角)添加Feedburner订阅的链接,并且推荐用户使用。然而一个严重的问题是Feedburner被GFW认证,并不是每一个用户都能成功穿越防火墙。一个解决办法是开启Feedburner的Email订阅功能,在Publicize菜单中的Email subscription选择,激活即可。如本blog的Email订阅地址为http://feedburner.google.com/fb/a/mailverify?uri=EconshsBlog&loc=en_US

      如果在使用Feedburner的同时不想保留RSS地址,对于Wordpress博客系统来说,可以使用FeedBurner_FeedSmith_Plugin,该插件可以配置相应的blog以及blog评论的Feedburner地址,开启该插件之后,blog的RSS地址将自动跳转到对于的Feedburner地址。不保留RSS地址的弊端在于GFW的认证,不能翻墙的用户只能通过上述的Email订阅功能订阅blog,或者将Feedburner直接加入Google Reader。但是有的用户并不是很喜欢用Email的订阅,或者并不是使用Google Reader,因此更加推荐的方式是第一种方法。注意:开启FeedBurner_FeedSmith_Plugin之后,假如关闭,需要过一段时间RSS地址才能够不跳转,而不是立即生效,这个目前本人不知道为嘛(求解)?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即可生效,不要以为是没有关闭。

      总的来说,blog保留RSS地址,同时提供Feedburner地址给有条件的用户是nice的一种方式。

    Saturday, May 14, 2011

    wordpress邮件通知评论

    博客系统出现评论,没有邮件通知是很蛋疼的事情。

    在vps上搭建wordpress系统需要自己配置更多的东西,本来postfix可以实现这个功能的,但是一旦开启这个功能就会收到大量垃圾邮件。发现是vps上的另一个twitter同步程序导致,但是这个服务不是我的,因此无法关闭;另外,部分vps提供商也不建议在vps上开启mail服务。

    针对此情况,我尝试了若干种方法:

    1. 订阅自己的评论,但是需要看google reader,而且不及时。

    2. 把rss烧制成feedburner地址,并激活邮件订阅服务,貌似这个不work,估计是postfix没有开启,当然也就无法发送邮件了。

    3. 其他插件,如subscribe to comments,mail to commenter,都不能满足我的需求。


    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篇文章,Configure SMTP配置WordPress博客邮件系统,安装Configure SMTP,配置自己的gmail即可。

    update:这个邮件通知,假如是自己的评论,并不能直接收到,而其他人的回复则能收到通知,另外,假如自己回复了别人的回复,也是有邮件通知的。